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00小说网 www.00xiaoshuo.info,最快更新干宋最新章节!

br />
    给李存磕完头,李末像是失去灵魂一般席地而坐,默默地说:“我军上下皆欲战,尤其都统赵立,深以上次未破汴梁城为耻,数次请求皇帝莫要议和,他定然可打破汴梁城,全军上下士气亦高居不下,粮草亦充足,唯皇帝不叫打,言战争乃为政治服务,达成政治目的才是最终目标,不叫我军打无意义之战,我军才放着唾手可得的汴梁城不打……”

    听了李末的话,种师道老脸上的皱纹变得更深了。

    随后,种师道命人将那两个被砍了头的乾军士兵刨腹,以验其腹中食物。

    结果就见,这两个乾军士兵的腹中满腹米饭、鱼肉及蔬菜。

    由此可以断定,乾军当中肯定不缺粮食,而且还很丰盛。

    不久之后,赵桓又下令,以种师道为签书枢密院事、充河北河东京畿宣抚使,以姚平仲为宣抚司都统制,宣抚司统一指挥西军以及四方勤王之师。

    同时,赵桓又将城外的两支原本隶属行营司的前、后两军也调拨给宣抚司指挥。

    按照赵桓的意思,其实是想将所有兵马都交给种师道指挥。

    可这引起了以李邦彦为首的一众宰执的强烈反对。

    最后,赵桓听从李邦彦等宰执的建议,还让徐处仁指挥城中的兵马,另外特别下了一道圣旨,让徐处仁和种师道互不统属,相互牵制。

    种师道和徐处仁对此都很失望,两人也因此生出了一些隔膜。

    徐处仁怎么调整城中的防御暂且不说。

    只说,在乾军收缩了兵力之后,种师道将城外勤王之师集中在一起,然后又分为两寨,一寨屯于西南,一寨屯于东北,而乾军则屯于西北和东南,双方呈现对峙状态。

    几日后,在城西一个叫“板桥”的地方,乾军和宋军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交锋,在李存的亲自指示下,乾军故意败北。

    当夜,种师道又派军队去奇袭乾军,放火焚烧了马监东廓。

    次夜,李存下令,乾军后退五里,避开宋军的锋芒。

    经过这两件事,种师道在宋军当中的威望再创新高,赵桓也越发的膨胀,倒是之前颇为风光的徐处仁,开始变得落寞。

    再加上,徐处仁所控制的兵马只有城中行营司所属的左、右、中三军而已。

    与种师道的宣抚司相比,徐处仁的行营司权威几乎都快被比没了。

    为了彰显他的存在,徐处仁找了个机会说:“我勤王之师二十余万,城中又可集十万大军,还有源源不断勤王之师前来云集,兵力远盛于乾军,彼已孤军入重地,正犹虎豹自投于槛阱中,当以计取之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徐处仁又说:“为今之策,莫若分兵以复畿北诸邑,俟彼游骑出则击之,以重兵临贼营,坚壁勿战,如周亚夫所以锢七国者。俟其刍粮乏,人马疲,而后以将帅檄,取誓书,复河北河东,纵其归,半渡而后击之,此必胜之计也。”

    种师道也认为河北河东不能割让,否则后患无穷,所以他也说:“俟姚古率熙和路人马至,我军确有与乾军一战之力,河北河东系国家边要,又系祖陵所在,决不可割,宁多增作岁币施以缓兵之计,不然唯有一战。”

    赵桓深以为然。

    不过,以李邦彦为首的议和派,对于赵宋王朝想要撕毁他们好不容易才谈好的议和条约,主动对大乾王朝发起攻击,疑虑重重,又担心不已。

    李邦彦等主张议和的人认为,主动攻击乾军实在是太冒险了,一旦他们赵宋王朝的军队打不过乾军,那么他们之前的努力可就全都白费了,而且赵宋王朝也将遭遇灭顶之灾。

    所以,李邦彦等主张议和的人,据理力争,劝赵桓千万不要冒险。

    可赵桓想想之前他所受的委屈,就觉得窝囊,他又幻想,他要是能将李存给打败了,那他的政权就稳固了,甚至这有可能成为他千古一帝的基石也不一定。

    结果,在赵桓的支持下,主战派这次大获全胜。

    后来,这场争论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,引起了赵宋朝廷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激烈讨论,甚至争论不休。

    其实——

    这一切都是赵桓导致的。

    之前那段时间,由于东京这里的兵力不足,赵桓害怕东京汴梁城沦丧,害怕他自己成为亡国之君,便采纳了李邦彦等人议和的建议,热衷于议和。

    那时,赵桓可以说是,想尽一切办法搜刮金银,希望花钱割地以求和平。

    而现在,勤王之师已经来了二十多万,还有姚古部等不少人马还在路上,再加上东京汴梁城中的人马,比在京畿地区的乾军多一倍还带拐弯。

    关键,西军名将种师道来了,这让赵桓觉得自己站起来了,谁都不能再欺负他这个赵宋王朝的皇帝了。

    所以,赵桓现在又热衷于向李存开战,希望打败李存,做到他父亲赵佶都没有做到的事,一雪前耻,挽回他丢掉的名声。

    赵桓从不择手段求和,到一百八十度大转变,变得一心要跟李存一较高下,其转变速度虽快,不过也不算违背人性情理和基本逻辑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,赵桓动了跟李存开战的念头了之后,立即就变得迫不及待起来。

    原本,种师道等人已经定好了战略战策,准备在下个月的六日向乾军发动进攻。

    种师道等人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出兵,首先就是,一个阴阳家推算说二月初六这天“利行师”;其次就是,到了二月六日,西军主力之一姚古部和其他勤王之师应该也就到达东京汴梁城了,这样,种师道他们能更有把握一些。

    可赵桓现在满脑子都是李存勒索他这个帝王,霸占他两个妹妹,关键将来世人还会因为这些事而唾弃他。

    因此,赵桓迫切想要打败李存,一雪前耻,甚至是报仇雪恨。

    所以,赵桓一天五次派内侍去找种师道,问种师道可否提前出兵,跟乾军决一死战?

    可打了一辈子仗的种师道,知道打仗这种事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,而且对手是战神一般的李存,全力以赴尚且都不知道能不能战而胜之,更何况兵马还未全到和如此仓促出战?

    所以,种师道很坚定的驳回了赵桓幼稚的想法,依旧按照他们事先计划好的要等姚古部等勤王之师到来,在赵宋王朝这边达到巅峰之时,再跟李存打这场国战。

    种师道“懦弱”的表现,让赵桓很失望!

    赵桓想,明明朕的军队比李存的军队多出来那么多,为何就不能找李存报仇雪恨呢?

    赵桓很不甘心。

    因此,赵桓又将希望寄托在都统制姚平仲身上。

    姚平仲是西军当中年轻将领的代表,他骁勇善战,早在他十八岁时,就在与西夏臧底河之战中,斩获了大量的西夏人,一战而成名,关中豪杰皆推崇他,称他为“小太尉”。

    可姚平仲太桀骜不驯了,因此不得当时掌管西军的童贯的喜欢,进而被童贯打压了很长时间。

    好在,姚平仲是姚古的养子,姚家是西军当中数一数二的军门世家,在西军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这才让姚平仲没有没落,现在更是年纪轻轻的就成了都统制。

    姚平仲对大力提拔他的赵桓很感激。

    因此,赵桓召姚平仲进宫奏对,在得知赵桓想提前向乾军开战了之后,姚平仲就顺着赵桓的话说:“将士皆欲速战也。”

    听姚平仲这么说,赵桓大喜,觉得他终于找对人了,还是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魄力,种师道可能太老了,老到都失去了锐气。

    可虽然赵桓心里都快高兴死了,但他还是压抑着心中的欣喜,对姚平仲说:“然种宣抚不欲速战也。”

    姚平仲知道种师道不想立即开战,肯定有种师道的顾虑,他对种师道的判断还是比较相信的。

    可姚平仲又不想让赵桓失望,更不想失去赢得赵桓好感的机会,所以他立马就表示:“臣愿领兵夜叩乾营,生擒大乾皇帝,迎二位帝姬以归。”

    这正是赵桓想听的话,他当即向姚平仲许诺:“若成功,当授以节钺。”

    赵桓当天就令术士楚天觉推算一下哪天适合劫营?

    楚天觉推算过后,认为得胜之日为二月丁酉,也就是二月初一。

    姚平仲因此决定,二月初一夜里,率兵前去夜袭乾营。

    与姚平仲一起执行劫营计划的杨可胜,向赵桓奏道:“此行九死一生,又恐失国家议和之信,臣欲作奏检藏于怀中,具言臣不候圣旨往击贼也。”

    ——杨可胜这是准备,万一他和姚平仲劫营不成功,就替赵宋王朝担负起撕毁议和条约的这个责任。

    杨可胜考虑得如此周到,又如此有担当,让赵桓大为感动,他觉得,赵宋王朝有这样的将领,怎么可能不能扭转乾坤?!

    所以,赵桓现在坚信,姚平仲和杨可胜一定能袭营成功,将李存给他生擒活捉回来,让他报仇雪恨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求月票!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